第211章 井井有条的“月子”时光-《咸鱼的她,被大领导盯上后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这种精神层面的同频与共鸣,是林窈觉得这个月子期并不枯燥、反而别有洞天的重要原因之一。

    当然,更多的、细水长流的温馨时光,来自于与两位妈妈的日常相处。

    周母每天都会叮嘱家里的阿姨,变着花样给林窈炖煮各种滋补又不易油腻的汤水,但从不强迫她喝多少,总是温和地说:“窈窈,能喝多少喝多少,主要是补充水分和营养,不想喝也别勉强。”

    她会坐在床边,一边慈爱地看着婴儿床里挥舞着小手的孙女,一边跟林窈聊着柔和的家常话。

    “窈窈,你快看,这小鼻子小嘴,这睡着了抿嘴的样子,跟砚深小时候简直是一模一样,像从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!”周母指着宝宝,眼里的慈爱和欢喜几乎要满溢出来,陷入了回忆,“砚深刚出生那会儿,他爸爸还在下面县里锻炼,经常一两个星期才能回来一次。我一个人带着他,可没你现在这条件,既没有专业月嫂,爸妈也离得远。那时候啊,真是手忙脚乱,他一会儿饿了一会儿哭了,我连口热饭都难得吃上……”

    林窈靠在柔软的床头,小口喝着温度刚好的汤,听着婆婆娓娓讲述周砚深小时候的种种糗事——比如如何倔强地不肯吃奶瓶,如何非要人抱着走动才能入睡,如何第一次口齿不清地喊出“妈妈”却把当时正在喝水的他爸激动得差点摔了杯子……这些她从未听过的、关于那个如今在政坛沉稳如山、喜怒不形于色的男人的童年碎片,让她觉得格外新奇、有趣,心里也暖暖的。

    “妈,真没想到,他小时候也有这么磨人的一面。”林窈笑着打趣,很难将婆婆口中那个“小魔头”和现在这个处处周全的周书记联系起来。

    周母也笑得眼角的皱纹都舒展开来:“是啊,小孩子都这样,猫一天狗一天的。所以你现在千万别着急,也别对自己要求太高,慢慢来,都有这个过程。你看砚深现在,不也长得挺好,挺知道疼人的?”

    而林母则是另一种风格,她更侧重于关心林窈本身的身体恢复情况和情绪波动。

    “怎么样?身上还疼不疼?”林母仔细端详着女儿的脸色,“我跟你说了多少次了,别老是抱着她,让她躺婴儿床里,或者让张姐抱。你这腰要是现在不注意,坐下了病,那可是一辈子的事情,到时候有你受的!”

    “知道啦,妈。您就放心吧,张姐很负责,提醒得比您还勤呢,我也注意着呢。”林窈享受着母亲带着嗔怪的唠叨,这种感觉熟悉又令人安心。

    林母仔细看了看,确认女儿气色不错,精神也好,这才放下心来,转而开始带着笑意“吐槽”起林父来:“你爸啊,自从升级当了外公,整个人都飘飘然了!现在出门遛个弯,见着熟人就凑上去,三句话不离他外孙女,说什么多么漂亮,眼睛多么亮,好像全世界就他一个人有了孙女似的!昨天更离谱,非拉着我去金店,说要给宝贝外孙女买个实心的金锁金手镯,我说孩子皮肤嫩,戴那些东西不安全,也不方便,他还不高兴,跟我怄了半天气!”

    林窈听着母亲绘声绘色的描述,完全能想象出父亲那副得意洋洋、恨不得昭告天下,又有点笨拙可爱的样子,心里像是被暖阳烘烤着,暖融融的:“爸那是太高兴了,心里美着呢。”

    “是高兴,但也得有点分寸,不能太夸张。”林母说着,自己也没忍住,噗嗤一声笑了出来,“不过窈窈,看你现在这样,身边有砚深这么体贴,公婆又明事理,不干涉,还有张姐这么专业的人帮忙,这月子坐得啊,真是比妈当年强了不知道多少倍。妈这心里,是真替你高兴,也踏实。”

    她也会在安静的午后,坐在女儿床边,跟她讲她小时候的事情,讲她如何颤颤巍巍迈出第一步,如何咿咿呀呀模糊地喊出“爸爸妈妈”,讲林父当年如何手忙脚乱、差点把她裹成粽子……时光在母女俩亲密无间的絮语中缓缓流淌,带着往昔回忆的醇香与当下幸福的甘甜,交织成一幅宁静而美满的画卷。

    (感谢大家喜欢,比心)

      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