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这个在枪林弹雨里都没皱过眉头的硬汉,此刻却被这盏灯泡的光芒感动得难以自持。 赵四脸上也露出了由衷的笑容,心中一块大石终于落地。 他拍了拍冯卫国激动的手背,目光扫过那一张张因兴奋而涨红的脸庞,大声道。 :“同志们,这只是开始!现在,让我们把电送进车间!” 早已架设好的、用废旧电线甚至部分剥出来的铜芯临时凑合的电线,成为了连接河谷与厂区的光明纽带。 当合上那个简陋的闸刀开关,电流顺着线路涌向十天前建成的动力车间时,所有人都跟着跑了过去。 车间里,预先安装好的几排电灯,在众人期盼的目光中,次第亮起! 柔和而稳定的白光,瞬间驱散了车间内仅靠门窗透进的昏暗光线,将每一个角落都照得亮堂堂。 钢铁的立柱、平整的地面、预留的机床基础,所有的一切在这人造光明的照耀下,都显得那么清晰、规整,充满了现代化的工业力量感。 “太好了!这下晚上也能干活了!” “再也不用闻那柴油机的臭味,听那吵死人的噪音了!” 工人们在明亮的车间里奔走相告,用手抚摸着冰冷的钢铁构件,仿佛在触摸一个触手可及的未来。 赵四站在车间中央,抬头望着那些散发着光和热的灯泡,心中涌起一股暖流。 这光亮,不仅仅意味着能源瓶颈的突破,更象征着希望和信心。它照亮的不只是车间,更是这片艰苦山区里所有建设者的心。 他趁着众人沉浸在喜悦中,意识微微一动。 “签到。” 【叮!检测到宿主成功主导建成首座山区小型自备水电站,稳定解决局部能源需求,极大鼓舞建设士气,触发特殊奖励:小型水电站优化设计与微型电网搭建指南(进阶版)。相关知识已传输。】 一股比之前更为详尽、深入的信息流融入赵四的脑海,不仅包含了更高效的水轮机设计、不同地质条件下的坝体构筑技巧,还扩展到了如何构建一个小型的、稳定的局部电网,包括简单的继电保护、电压调节和线路损耗控制等实用知识。 这对他接下来要将这种模式推广到整个三线建设区域,无疑是雪中送炭。 “赵专家,这电稳当吗?能带动机床不?” 冯卫国看着明亮的灯光,问出了最关心的问题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