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接下来的几天,何晨枫像上了发条的陀螺,高速旋转。 白天,他穿梭于各个教室,不仅认真听课(至少在表面上是),更利用课后的一切机会与班上的同学交流。 他不再局限于自己宿舍和相熟的几个人,而是有意识地接触那些平时沉默寡言、或是来自外省、显得有些孤立的同学。 他没有像黄大海傻屌那样请客吃饭,而是采用了一种更细腻的方式。 比如,他发现同班一个来自西北的男生张伟,因为口音有点重,平时不太敢发言,小组讨论时也总是缩在角落。 何晨枫在一次C语言上机课时,主动坐到他旁边,看到他对着一个循环嵌套的错误抓耳挠腮,便不动声色地指出问题所在,并用简单易懂的方式讲解了一遍。 “原来是这样!谢谢啊,何晨枫!”张伟恍然大悟,感激地说。 “客气啥,互相学习。”何晨枫拍拍他肩膀,“你这逻辑思路其实挺清晰的,就是语法细节没注意。多练练就好了。” 后来在小组组队时,何晨枫又主动邀请张伟加入他的小组。 张伟几乎受宠若惊,在小组活动中表现得格外卖力。 类似的事情发生了好几起。 何晨枫凭借着重生带来的远超同龄人的洞察力和一点点技术优势,总能在他人在学习或生活上遇到小麻烦时,“恰好”地提供一些不轻不重的帮助,或者一句恰到好处的鼓励。 他不居功,不炫耀,态度真诚自然,仿佛只是顺手而为。 简直就是活雷锋。 但这种“顺手而为”积累起来,效果是惊人的。 越来越多的人觉得何晨枫这人“靠谱”、“没架子”、“乐于助人”,无形中对他产生了好感与信任。 对比之下,黄大海那种用请客和称兄道弟来拉拢的方式,就显得有些功利和浮于表面。 班长竞选的民意基础,在何晨枫有心的经营下,悄然发生着倾斜。 另一方面,何晨枫的“晚会赞助计划”也在紧锣密鼓地推进。 他熬了两个通宵,结合市场分析和“校园易通”的定位,制作了一份堪称专业级别的商业计划书。 计划书里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赞助各学院迎新晚会,快速获取第一批高质量种子用户,并以此为支点,撬动整个南华理工大学的校园生活服务市场。 他甚至预估了用户增长曲线和未来可能的盈利模式(如广告、增值服务、交易佣金等),数据详实,逻辑清晰。 第(1/3)页